不卡的理论电影:迷幻太空之旅:《星际迷航》与2008年美国魔幻科幻太空黑猩猩的异同
异曲同工的空间幻想题材影片
2008年的美国电影《魔幻科幻太空黑猩猩》(Space Chimps)以太空探险为主题,讲述了一群猴子在太空中的不可思议冒险,尽管该电影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好评,但其中的科幻元素和基于猿类的角色刻画都赢得了一定的关注。而今天谈到太空科幻电影,提到《星际迷航》(Star Trek)这个系列作品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作为一部美国的科幻电影巨制,《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不仅在技术和制作方面卓越出众,更重要的是其独创的精神内核被多次引用和模仿。
经典与平庸的差距
相比之下,《魔幻科幻太空黑猩猩》花了半个亿的成本,但是在票房和口碑上都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对于一部儿童科幻电影来说,《魔幻科幻太空黑猩猩》所呈现的故事和世界观感觉太过单调和简单,特效也较为单一,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而《星际迷航》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它的制作绝对是上了台阶,虽然同样是太空科幻题材,但是《星际迷航》更强调角色塑造和情感内核,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心理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当然,《星际迷航》不仅仅在故事上让人耳目一新,技术方面也是堪称一流,而这正是《魔幻科幻太空黑猩猩》缺失的地方。
拓展我们的科幻想象空间
虽然在讨论2008年的这两部电影时不可避免会用到一些对比来评价它们,但重点到头来还是要放在这两部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关于科幻电影创作的启示。首先,电影并不是唯一的“科幻创作形式”,不同的媒介所呈现的科幻元素可能截然不同,这也给我们拓展科幻想象空间提供了契机。其次,科幻电影的魅力并不在于特效和刺激感,而在于其所独有的精神内核才是最有力的吸引和宣传点。